Lot 169
黄宾虹(1865-1955) 青城洞天
立轴 设色纸本
估价(人民币):300,000-400,000
未成交
题识:深羡青城好洞天,白龙一觉几千年。铺云枕石长松下,朝退看书尽日眠。宋紫微诗。海谷先生,黄宾虹写。
钤印:黄宾公、片石居
尺寸:108.5×36.5 cm. 约3.6平尺
简介
《青城洞天》未署年款,依画面风格与题识文字判断,应作于1930年代中期。自1932至1935年之间,黄宾虹先后游历浙江、四川、重庆、苏州、广西、香港等地,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画稿,逐渐从师古人转向师造化,为蛰居北平时期的熔炼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除此之外,他的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取得重大成果,1934年《画法要旨》正式发表,提出包括平、留、圆、重、变五种笔法与浓、淡、破、积、泼、焦、宿七种墨法等在内的系统理论;游历香港期间,张谷雏又将黄氏与其商榷笔法、墨法、临摹、写生等的语言记录下来,辑为《黄宾虹话语录》,这些都是黄宾虹艺术观念的集中体现,意义非凡。
画中绘蜀中青城山色,以中段留白的云雾区分层次。前景中数棵老松自岩罅生出,一径瀑布如白练垂下,画面底部的石桥横置在瀑布溪流之上,与左下角的岩石一并奠定稳定的结构。画面上部巉岩奇石呈柱状林立,高耸向天。其侧以浓淡不一的墨色绘出朦胧远山,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更远处。山岩以淡墨勾勒,复以赭石、花青简单皴染,浓墨点厾的苔点散落岩间,加深层次,提点精神。是幅并不以满密的构图、繁重的技法取胜,画面亦不置一人,唯云雾渺冥、空谷泉泠,意在突出静寂幽胜之景,正“青城天下幽”之意趣。
宾翁曾有言道:“宋人画多积岁累月而成,浑厚华滋,不落轻薄促弱。余游川蜀,由灌县经玉垒关至青城山中,朝夕所见,林峦烟雨,隐显出没,无不摹写,草稿置囊橐中,归而乘兴挥洒,笔酣墨饱,益见自然”。是幅绘青城山景,笔墨酣畅,虚实相生,其疏淡清逸的面貌仍可见新安画派的影响,行笔用墨间又有宋元矩度。树木勾画、山石点苔,多用湿笔,灵活自如的呈现墨气的微妙变化。结合业已提出的“三笔七墨”理论,拍品可视为其笔墨理念的实践。
上款“海谷”即叶大涛,广东佛山人。